这里为什么成为“人才磁铁”?

转载: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25-09-08浏览次数:46

获批国家级人才15人,近6年申报国家级人才项目获批率高达90%,国家级人才占比过半,教师平均年龄仅36岁……哈尔滨工业大学数学研究院一组与高水平人才相关的数据格外引人瞩目。

以工科见长的哈工大,如何吸引海内外优秀数学人才从事原始创新研究、推动数学领域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他们是怎样做到的?  


炎炎暑期,哈工大数学研究院热闹得更胜平时。平均每两天,就有一场学术交流活动在这里举行。持续近一个月的泛函分析空间理论暑期研讨班收官。来自英国、法国、西班牙、韩国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和100余名国内科研人员、研究生齐聚一堂,探讨关键理论及其交叉学科研究,推进基础研究交流合作。

“年轻人聚在一起静下心来读论文,与专家学者讨论新想法,是一件很有获得感的事情。”博士期间就常来参加研讨班的汪旭敏,今年留学归国后正式加入研究院,从参与者变成了组织者,大家聚在一起聊数学的“人气儿”,深深吸引着这个年轻人。

2016年,哈工大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进成立了数学研究院。“还记得当时天气近40℃,我跟随研究院院长许全华拜访了国内外的学术大师,收集大家对于研究院发展的建议,筹备组建了数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为研究院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时任学校理学院数学系系主任的吴勃英回忆道。数学研究院通过由国内外著名数学家组成的学术委员会,专项开展人才引进、职称晋升等过程中的学术评价工作,不断优化完善同行专家评价和长周期考核机制。

                                        

                                                                                                                      数学研究院院长许全华授课

“许全华院长学术功底深厚,我们一直保持着学术上的联系。”“许老师坚韧、执着、谦虚,很打动我。”“我曾是许老师的学生,他也一直追踪着我的成长……”谈到为什么加入研究院,许多优秀青年人才的答案都离不开许全华。自研究院成立以来,许全华等人广泛利用学术交流会、人才推介会等活动,积极开展向内引进人才、向外推介人才工作,优质的科研氛围叠加许全华的人格魅力,进一步增强了数学研究院对优秀人才的“磁吸力”。

今年1月,李科在量子信息基础理论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研究成果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并被选为“编辑推荐”论文。3月,端木昊随的学科交叉研究以当期首篇文章发表在经济学领域五大顶级期刊之一《计量经济学》上,刊发周期仅两年多。

                  

                                                                                                                     数学研究院端木昊随进行研究

研究院立足学科优势,积极推动数学与物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工程等领域的交叉融合,标志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世界计量经济学会会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罗伯特·安德森以与端木昊随进行科研合作为契机,加入数学研究院成为讲席教授。研究院已形成“以环境引才借合作创新凭成果聚贤”的良性循环。

“数学研究可能不需要昂贵的设备、复杂的实验,但是需要遵循原始创新那种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许全华院长说。

1985年,许全华借中法交流的机会赴法深造,在宽松自由的科研氛围里“啃下了不少难啃的问题”,成长为学术界公认的现代非交换鞅论奠基人之一:解决了悬置了30年的非交换极大遍历不等式;首创了量子环面分析理论……

“从零开始筹建哈工大数学研究院时,就更希望复现自己曾经感受过的纯粹的治学环境,给青年学者多些长周期支持。”许全华说。

研究院尊重学科特点“破五唯”,允许科研人员自主选题开展研究,并提供充足的国际交流机会。从各类材料起草到日常财务报销,再到生活问题,研究院组建了一支“最大限度减轻科研人员非科研压力”的行政团队,主动靠前服务、全程跟进,为优秀人才心无旁骛做科研保驾护航。

近年来,哈工大聚焦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基础学科领域,实施理学强盛计划、“0-1”原创探索研究支持计划等系列举措。

“学校前瞻布局基础学科,让这里成了数学基础研究的‘特区’。”常务副院长熊枭介绍,学校还将实施“筑基策源”计划,对基础研究领域进一步给予政策倾斜。

2024年,数学研究院与数学学院联合推出“数学菁英班”,融合法国教学理念,汇聚国内外高水平师资和优质办学资源,培养数学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

“这辈子与数学相伴,能在非交换分析领域做些基础工作,能和团队一起为祖国数学学科添砖加瓦,便不算虚度。从湖北乡野至珞珈山麓,从塞纳河畔到松花江滨,路在变,但为国家做点事的心意,从未变过。”已过耳顺之年的许全华依然奋斗在一线:“我喜欢家里常聚着学生,一起吃饭,一起聊数学。有时看着他们在国外有好机会,最后却跟着我回国,把青春和成果洒在这片热土上,我心里又暖和又踏实。”

                                                                          这里为什么成为“人才磁铁”?


Copyright (C)2023 哈尔滨工业大学数学研究院版权所有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电话:86413107      邮箱:IASM@hit.edu.cn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92号
技术支持:哈尔滨工业大学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办公室